《大福禄》90×48cm 2008年

谈书画用印

书画用印,始为印记,实证也。宋元以后文人画兴起,印就成了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大凡具有较深造诣的书画家,都相应的知道如何用印,如何用的巧妙,以及如何用印去补救画面。其实,用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学问。

时下书画家满街跑,我见过不少人在用印方面不讲究,诸如印工拙劣、款印不合、画蛇添足,更有甚者连押印的基本常识也不懂,下面垫一块软橡胶之类的东西,蘸一些非专业的印泥,一边用力下押、一边前后左右摇晃,印出的感觉就象被人踩过的面包,真把印给糟塌了。

下面简要的谈一下用印的常识:

一、选印:书画用印,务求与自己作品的风格面貌相吻合,反差不能太大。如:细朱文不宜押在国画的大写意或书法的狂草里面。反之,雄浑粗旷的印文放在文秀隽雅的书画作品中也不协调;其二,所选印章一定为石质,其他材料不宜入画;其三,刻工务求上乘,应与书画作品的水平相齐或高于书画作品,从而锦上添花;其四,印的大小、虚实、朱白印文的选择应依据画面的需求,“量力而行”,做到大印不跳、小印不浮。

二、印与款:署名之印用的最多亦最为重要,切不可马虎随意,一般意义上来讲,印不应大于款。印大,就碍眼,就向外跳。另外,单印不计朱白,双印须朱白合用。

三、闲印:所谓“闲印”,其实不闲。画面中的每一方印都在起着点晴、补救、呼应、相承的作用。一幅自身完整的作品,无论书法绘画,印章的应用都该慎之又慎,或虚或实,不可多用。闲印只是在画面需要补救的时候,有意识的加强画面某一块面的份量,或有意识的增加画面的装饰效果,有的放矢,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。时下有好多人热衷于在书法作品上大押其印,给观者增加了一些杂乱的感觉,破坏了书法流畅的气韵之美。况且印文与书作又无联系,纯属“闲印”,似不可学。

四、印泥:书画印泥不同于办公室所用的印泥,其区别在于办公印泥油大色艳,押到宣纸上油渍四溢,色浮易俗。书画印泥是工艺非常复杂的特制品,以杭州的“西冷”、漳州的“八宝”印泥为佳。印泥色彩的选择应视作品的色调而择取,朱砂适宜于书法,朱膘适宜于国画。其他诸如黑白黄赭之类的新兴印泥更需慎用。总之,印泥的正确使用应是色彩明亮而又沉稳,感官温润而不油腻。押出来的印蜕要求画面清淅,色泽饱满而无油渍。

五、押印:押印是非常讲究的活儿,古人押印有特制的“印规”,可以在同一位置上重复叠押,打出的印痕可以成凸状。色彩丰润、饱满、厚重。现在好多人都不知“印规”为何物了,但押印还需讲究一些:其一,每次用印完毕,清理印面的油垢,以备下次使用;其二,打印泥。右手拿印、左手拿印盒,使印在印盒中旋转打粘(边打边粘),印泥始终为球状。如此,印泥的油才不会溢出,油和泥才会均匀的粘附到印面之上;其三,押印,在台平之上、画面之下垫一本书或类似其他平整的东西,直压。万不可垫软塑胶或在毛毡上直接押印,亦不可在押印的同时前后晃荡,那样会失去篆刻本来的面目。

总而言之,画面统一协调是美的基础,印章是其中的一分子,只有有机的配合才能相得益彰,锦上添花。

刘怀勇

2001年12月31日 于煮墨山房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